據外媒The Next Web報道,美國陸軍正在開發(fā)一種從熱圖像識別人臉的機器學習方法。不久之后,美國政府將能夠從建筑物外面“拍攝”建筑物里面的人,使用可以在近乎黑暗中“穿墻透視”的攝像機拍攝人物,而人工智能將識別圖像中的人。
美國陸軍研究實驗室(ARL)的科學家Benjamin S. Riggan, Nathaniel J. Short和Shuowen Hu最近發(fā)布了一份白皮書,里面詳細地介紹了軍方正在開發(fā)一個應用臉部識別技術來識別使用熱成像裝置所拍攝的圖像的方法。
根據科學家Riggan所說,當使用熱成像設備拍攝面部,主要的挑戰(zhàn)是所捕獲的熱圖像必須與僅包含已知感興趣人員的常規(guī)可見圖像的觀察列表或圖集相匹配。
而這樣的裝備很常見,尤其是在軍事用途上。像阿帕奇直升機之類的飛機和裝甲運兵車等地面車輛都配備了熱成像攝像機,以便在低能見度的情況下也能探測到人員。
部署能夠進行熱成像的監(jiān)視攝像機或手持設備的成本是相對便宜,而陸軍研究人員開發(fā)的人工智能不需要集成到相機中,它可以在事后檢測拍攝所得的圖像素材。
有了這項新技術,軍隊可以將熱圖像反饋給神經網絡,這個神經網絡不僅可以告知特定區(qū)域是否有人,還可以辨別出圖像里的人是誰。
這個項目雖然是剛開始,但是早期的發(fā)展跡象表明還是比較樂觀的?,F(xiàn)在科學家們可以將熱圖像的人臉和小型ISH數據庫中的進行匹配。但隨著進一步的發(fā)展,該系統(tǒng)可以擴展到能進行實時人臉識別。它可以將在熱成像攝像機中看到的任何人獨特的面部特征匹配到美國政府允許訪問的任何數據庫中。
美國陸軍公共事務辦公室表示,正在開發(fā)的這項技術將用于輔助戰(zhàn)場偵察,協(xié)助士兵識別政府監(jiān)視名單上的敵軍或個人。
在美國,目前科技領域的法律法規(guī)缺乏基本指引。白宮仍沒有一個科學顧問(呃,在筆者寫這篇文章時)。
然而,技術并不需要等待管理變得更到位才能得以發(fā)展。
感謝蘋果,臉部識別技術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發(fā)應用。去年,這家公司Cupertino令大眾接受了臉部身份特征是基本安全的。同時,一旦所有果粉開始使用臉部識別,其他人除了使用臉部識別軟件,是別無他選了。
在人工智能領域,一個無休止的話題似乎是個人隱私安全和處于監(jiān)視狀態(tài)之間的對立,不知美國公民是否愿意相信美國軍方并不會對自己使用這種新型人臉識別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