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日前,“互聯網+”的思想逐漸滲透各行各業(yè),開始帶動中國經濟走向下一個風口。不論是傳統行業(yè),還是互聯網行業(yè),都在積極進行著自我改革與傳統顛覆。汽車智能硬件就是活躍在“互聯網+汽車”大潮中突出的一員,“車載OBD”“智能導航”“車聯網”“云服務”“車主社交”,各種產品和服務層出不窮。
那么在車主眼中,汽車智能硬件所提供的功能,哪些對于他們來說是重要的呢?
通過2015年度杭研的基礎研究項目,我們發(fā)現,對于中高級車主,導航在所有功能中的重要性占比最高(76%),遠遠高于其他功能。此外,汽車GPS定位(56%)、實時路況(54%)、油耗提醒(49%)、胎壓監(jiān)測(40%)在導航和數據監(jiān)測類中占比也較高。而在安全、智控、娛樂類功能中,藍牙通話(54%)、超速報警(50%)、救援(48%)、碰撞報警(43%)、車載wifi(35%)較受重視。相反,之前在互聯網領域呼聲較高的“車主社交”“車聯網云端服務”對于車主來說,可能并沒有那么重要。
表1
表2
事實上,在調研中我們發(fā)現,汽車智能硬件的加裝需求多存在于30萬以下的車輛;而30萬以上的車輛一般來說較高檔,或者多為中級車的頂配車型,配置相對齊全和先進。因此,加裝需求較少。
汽車智能硬件處于汽車、硬件、互聯網三個行業(yè)交叉處,它所具有的很多功能既可以由汽車生產廠商作為汽車配置提供,又可以由單獨的硬件廠商或者互聯網公司提供;比如,汽車導航、胎壓監(jiān)測等多屬于此類型。而關于目前較火的OBD(車載診斷系統),實際上與行車電腦功能也有所重合。車主對于汽車智能硬件的安裝渠道和方式選擇較多。
互聯網公司打造新產品,除了對功能重要性的考量,還需要從目標車型市場的功能覆蓋率、市場替代品/競品、用戶等幾個角度進行分析,才能挖掘出真正的市場機會點與用戶剛需。
總的來說,目前汽車GPS定位、車載wifi、碰撞報警、違章消息推送的機會較大。汽車GPS定位,在目前主流A級車和B級車中的覆蓋率較低,同時車主表示經常有在停車場找不到車的情況存在。而在定性訪談中,車載wifi的需求非常強烈,大多數用戶,尤其是在長途駕駛中,并不希望過多的消耗自己手機的流量和電量,同時,也希望車載wifi可以提供給陪同的乘坐人觀看、娛樂的機會。碰撞報警,契合了車主需要及時處理人不在車旁邊時發(fā)生的碰撞、刮擦甚至偷盜事故。而違章消息推送功能,擊中了市場的空白點,比違章消息查詢更進一步。此外,藍牙通話和胎壓監(jiān)測雖然有變成中高級汽車標準配置的趨勢,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市場機會和改進的需求,比如,藍牙通話將如何提高車主隱私性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表3
成功的汽車智能硬件產品應該至少涵蓋1到2條功能是真正的市場機會點與用戶剛需,同時產品功能應兼具綜合性。
定性測評中,元征GOLO、車健行、車智信的好評度較高,超越了騰訊路寶、車聽寶等其他幾款汽車智能硬件產品。三款好評產品分別涵蓋了震動報警、碰撞報警、汽車GPS定位、超速報警等核心功能,同時具有的其他功能也不同程度上契合了不同級別、不同配置車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