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今年8月1日試運行,擬在三個月后的11月1日正式運行的智能交通,是近期市民關注的一大熱點。麗江讀本全媒體新聞中心對此事也有過多期連續(xù)報道。截至 10月17日記者發(fā)稿時,距離智能交通原定正式運行的時間還有14天,智能交通的軟硬件設施都完善了嗎?是否能按照原計劃如期正式運營?
麗江讀本調查得知,智能交通目前正面臨數(shù)個困難。首先,市民思想認識上的不理解,很多人覺得智能交通“就是一個收罰款的系統(tǒng)”,存在抵觸情緒;然后,智能交通的大部分基礎設施雖然已經告竣,但在電力、傳輸介質、管網線路等方面至今還“未妥”;最后,也是最有可能影響到智能交通命運的,是據智能交通施工方工作人員稱,該項目的總承包商、上市公司北京飛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飛利信)至今拖欠施工款高達1400萬元。
智能交通的命運如何?麗江讀本為您揭秘。
有的監(jiān)控點在路口實線標線以內,部分駕駛員對此認為是“專拍罰款的!”
市民誤解
智能交通只是“收罰款的系統(tǒng)”嗎?
據麗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的一位工作人員透露,盡管截至目前智能交通已經試運行兩個月零17天,但很多市民對于智能交通依然存在誤解。“隊里的很多兄弟都被親戚朋友問過,‘你們搞的智能交通是不是為了多收罰款’之類的問題,但且不說正式運行后的罰款都是上繳財政、落不到哪個個人甚至是交警部門的腰包這個常識性的問題,智能交通它也根本不是‘為了收罰款而建立的系統(tǒng)’!”該工作人員提起“市民的意識問題”,連連搖頭。
“智能交通確實有實施抓拍違章和罰款的職能,但這遠遠不是智能交通的全部,它的本意是方便市民,比如未來要推出的紅綠燈自動配時系統(tǒng)。”麗江交警部門的一位負責人說,目前麗江的紅綠燈是按照高峰、平峰、低峰三個標準設置好的時間,但是,時間是定死的,車流量是活的,是每天都不一樣的。這就造成了“車多的路口紅燈長,沒車的路口開綠燈”的尷尬情況,但是智能交通的“紅綠燈自動配時系統(tǒng)”將根據車流量的多少適時調整紅綠燈秒數(shù),這一點將大大方便交通參與者。此外,該負責人說,智能交通還有“追緝肇事逃逸、實時監(jiān)控路況、通過誘導屏來方便駕駛員選擇前進方向”的功能。
“智能交通在市內共有477個監(jiān)控點,其中只有120個左右是牽扯到罰款的,約占全部監(jiān)控點的四分之一。所以,說麗江的‘智能交通’是為了收罰款,這是不符合實際的。”智能交通的施工方,云南東蒲科技有限公司負責科技方面的工作人員楊海鵬說。
楊海鵬說,麗江的智能交通在全國來說都是非常具有超前性的,“在某些細節(jié)的地方甚至比上海這樣的大都市還要先進,智能交通將來實施之后,將能做到路面狀況全程監(jiān)控錄像,這是上海和絕大多數(shù)城市都做不到的,這個系統(tǒng)如將來實施之后,將是麗江人的一件大好事,最終將起到規(guī)范交通秩序,減少違法駕駛,提高交通參與者安全系數(shù)等作用。雖然客觀上會有一部分駕駛員被罰款,但那是因為他違法事實在先,而絕不會是因為智能交通‘找碴’。”
施工情況
基礎設施基本齊全 但先天不足太多
提起麗江的智能交通系統(tǒng)的施工情況,楊海鵬說:“在這一行中我應該算是經驗豐富的,早年我就在北京做過智能城市方面的工作,在全國各地到處跑,云南的各州市也都去過,但麗江這個項目是我經歷過的時間跨度最大的。”
據稱,智能交通系統(tǒng)從2013年8月1日已開工,原定于2013年11月1日試運行,2013年12月1日正式運行。“也就是說,其實今年 11月1日如果能正式運行,已經比最開始的計劃慢了11個月。”楊海鵬說,之所以工程延宕至此,起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缺乏計劃性。“去年一開始施工的時候,按照原計劃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完成,大家誰也想不到竟然拖到這個時候,當時兩個月就完成了埋管這些事情,槍機、球機(指長方形、圓形的智能交通攝像頭)也都陸續(xù)安裝,但后來因為種種原因停了工。”
而今年上半年重新開工之后,施工方又不得不重新進行了一部分埋管工作,原因竟是:“當?shù)仄渌耸┕て茐牧祟A埋好的線路,挺郁悶的。”楊海鵬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施工方將管線都鋪設完畢,477個監(jiān)控點的設施也安裝了90%以上,但再次遇到了意料不到的問題。
“麗江這個城市發(fā)展得太快,但是不得不說,很多基建其實并沒有跟上,比如供電。”楊海鵬說,由于麗江城市供電的問題,導致智能交通的系統(tǒng)和設備調試經常時斷時續(xù),“比如說在路口紅綠燈旁的設備,供電要依靠交警部門原有的紅綠燈供電,而麗江又經常有停電狀況發(fā)生,這就導致設備斷電、低壓運行的情況常常發(fā)生,遇到低壓供電的情況,不僅對智能交通的設備不太好,對紅綠燈等原有設備也不好,所以這種情況就還得主動斷電。”
除此之外,楊海鵬說,通信網路的鋪設,也不太順暢,沒有跟得上基礎設施建設的進度。“像供電問題,算是在我們可控范圍內,我們可以接其他的電線。但是通信線路的鋪設這一點完全在我們的控制范圍之外。”
施工方稱
總承包方至今仍欠款1400萬
據業(yè)內人士介紹,智能交通系“平安麗江”項目的一個子項目,而平安麗江是一個BT(Building- Transfer建設-移交)項目,總投資約4億元,其中智能交通總投資約1.8億元。BT是政府利用非政府資金來進行基礎非經營性設施建設項目的一種融資模式。項目工程由投資人負責進行投融資,具體落實項目投資、建設、管理。工程項目建成后,經政府組織竣工驗收合格后,資產交付政府;政府根據回購協(xié)議向投資人分期支付資金或者以土地抵資,投資人確保在質保期內的工程質量。
“業(yè)內稱呼BT為‘以租代購’模式,這種模式的好處是政府可以更靈活地利用社會資源,且對于投資方來說,政府項目當然也是更加靠譜,雙方各有需求,是一種較為新型的項目模式,很多城市都利用這種模式撬動了一些需要巨額資金、單單依靠財政支出力有不逮的項目。”國內知名融資專家尹沛峰說,按照平安麗江的項目規(guī)模,BT確實是較好的項目開發(fā)模式。
“作為施工方,我們是沒有掉鏈子的,較好地完成了智能交通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其它任務,但是直到現(xiàn)在,項目的總承包方飛利信遲遲沒有付款,至今還欠我們公司1400萬元。”施工方的一位工作人員稱,總承包方的資金缺乏,是項目拖延至今的一大因素。“我們不排除打官司,律師函隨時都有可能發(fā)出。”
而飛利信資金缺乏的原因,施工方工作人員稱:“飛利信是上市公司,實力還是具備的,據說他們在其它地方又接下來了3億元的大項目,可能因為其他的項目導致資金鏈暫時緊張。”
那么,對于此事,政府有沒有相關責任呢?施工方工作人員與尹沛峰都稱,“這個事兒和政府沒有關系,以租代購這種模式要在建設好之后逐漸支付實質上相當于收購款的租金,但如果是房子還沒有建好,那么租客怎么可能付房租,誰又敢簽字付款?這事的主要責任在于項目的總承包方。”
截至發(fā)稿
總承包方飛利信尚未做出回應
北京飛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稍早的9月24日曾發(fā)布《關于重大資產重組復牌公告》,該公告稱, “北京飛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公司股票2014年7月25日開市起停牌。2014年9月 22日,公司第三屆董事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的相關議案,并在中國證監(jiān)會指定的創(chuàng)業(yè)板信息披露網站披露了相關公告。經公司申請,公司股票(股票簡稱:飛利信,股票代碼:300287)將于2014年9月25日(星期四)開市起復牌,敬請廣大投資者關注。”
據了解,“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指的是收購“東藍數(shù)碼”和“天云科技”這兩家公司,分別作價6億元和2.4元,交易總額8.4億元,現(xiàn)金支付方式30%對價。
而對于這次收購和項目中標是否是導致飛利信“資金緊張”的原因,麗江讀本記者采訪了多位金融、證券業(yè)內人士,得知:“當然不排除這種可能性,但具體的還是要問飛利信。”
麗江讀本記者電話采訪了飛利信駐麗江項目部的一位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先是稱,“這個事兒不知道,不歸我管。”后又稱“需問了其他人之后再回電話。”但截至17日下午記者發(fā)稿時,對方沒有再接電話,也沒有任何回應。
而在飛利信公司的主頁的新聞版面上,最新的6個新聞都是9月10日以后的各種項目中標、項目維護信息,最近的一個新聞是2014年10月17日的《熱烈祝賀飛利信中標云南滇池國際會展中心弱電智能化項目》。
中國智能交通實現(xiàn)3個第一流:涉車破案90%
車聯(lián)網備受關注 智能交通迎新市場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