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舉行的315央視晚會上,曝光了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漏洞,可以通過照片模擬和3D建模通過人臉識別。晚會現(xiàn)場技術人員演示了整個破解刷臉登陸的過程,借助人臉關鍵點定位和自動化人臉動態(tài)技術,通過將自拍照由靜態(tài)改為動態(tài),可以完成刷臉登錄需要的眨眼、微笑動作。而活體檢測的破解,則通過3D建模將現(xiàn)場隨機選擇的觀眾照片轉變成立體的人臉模型,從而達到騙過人臉識別系統(tǒng),把一張可受任何人控制的臉模判斷成用戶本人的目的。
對此,專注于人臉識別技術的商湯科技和曠視(Face++)表示最新識別技術可以識別合成的視頻、圖像與自然視頻、圖像的差異。兩家公司也表示任何一種安全手段都不是獨立的,因此在實際應用中,不會將人臉作為唯一的登陸憑證。
360首席科學家、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顏水成也建議,在涉及隱私、支付等場景使用時,應當將人臉與聲紋、指紋、虹膜及其他生物認證信號相融合,多個方面同時發(fā)力,從而提高安全門檻,保障用戶安全。
支付寶也在同一時間微博回應:支付寶只對當前手機上使用密碼登陸成功過的用戶才開放人臉識別,不會出現(xiàn)只通過人臉信息就在新手機上可以成功登陸的情況。另外還會通過人工智能、風控系統(tǒng)等對賬戶的使用情況進行安全監(jiān)測以確保安全,并不是所有用戶都可以使用人臉識別這個功能。
盡管技術在不斷進步,但漏洞也一直同行,最好的防止安全漏洞的方式則是疊加使用多重生物識別方式,即將人臉識別與密碼、指紋、虹膜等方式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