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安防展剛剛結束,深圳第十二屆高交會就拉開帷幕。在這兩個展會上,不管你理解不理解,一個名詞帶著誠意撲面而來——那就是“云”。
2006年,“云計算”的始作俑者Google開始構建自己的云平臺。但時間到了2010年,雖然聯(lián)想的“云”存儲已經呼之欲出,但對非技術人員來說,恐怕還沒有幾個人能夠說清楚到底什么是“云”。“云”其實是一種形象的說法,主要指弱化客戶端,強化服務器端,把各種應用軟件放在遠程服務器上。對用戶來說,服務器就像天邊的云,每個人都可以隨時看到,隨時利用。今年N多安防企業(yè)熱炒的“端到端”模式也蘊含“云”的概念。
從客戶端模式到服務器端“云”模式的轉變,好比是從單臺發(fā)電機模式轉向了電廠集中供電的模式?!霸啤蓖ㄟ^互聯(lián)網進行便捷傳輸,意味著高效、便捷、安全、可靠,用戶終端計算能力得到大幅提升,成本大幅下降。
“云”模式將會對安防行業(yè)的未來發(fā)展起到不可估量的意義。可以預見,未來的安防平臺將是一個很大的“云平臺”,可以根據客戶需要進行資源配置,利用現有通信技術、云計算技術、物聯(lián)網技術的融合,將所有的配置資源在安防云平臺上實現共享。
以安防行業(yè)的生物識別領域為例,現在的模式是客戶需要購買專業(yè)的設備,儲存大量的信息,指紋、虹膜、人臉、DNA等等,企業(yè)需要搭建自己的終端平臺,定制適合自己的軟件。而許多企業(yè)因為資金有限,無法構建一個快速、智能的終端儲存平臺,這就造成識別速度慢、識別精度低等缺點。監(jiān)控領域也存在這個問題,客戶要自己搭建數據存儲平臺,購買一整套的終端存儲、監(jiān)控設備,并且只能在特定的監(jiān)控室才能觀看,無法實現即時、即地的視頻查閱。前段時間熱炒的IP CAMERA是一個典型的“端到端”通訊模式,但存在一定風險,如果實現了“云儲存”、“云調取”、“云查看”,在安全性和可靠性上會有更大的提升。
“云”模式將極大降低用戶和設備商投資的成本,對用戶而言,只需要支付終端設備費用。目前的安防領域,系統(tǒng)與系統(tǒng)之間沒有統(tǒng)一的協(xié)議,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每個用戶都要獨立支付很大的設備費用。從供應商來看,只需維持一個程序,并把它做精、做強就夠了,在終端設備上也無須投入成本。
云計算的發(fā)展,對許多安防企業(yè)將是一個革命性的轉變,許多現在所遵循的模式將得到徹底的改變。以防盜報警為例,被動紅外探測器發(fā)展三十多年,但誤報率較高的問題一直無法得到有效解決,這主要是因為防御性安防面臨的應用環(huán)境極其復雜,具有許多不可控因素。當然,在近年的被動紅外探測器領域,微波、紅外、防寵物、抗白光、智能分析等屢屢見諸報端,這些功能是通過把相應的程序寫入單片機完成的,但對單個的一個探測器來說,單片機計算能力較弱,始終無法取得突破。并且多種功能的集成,也極大提升了探測器的成本。如果采用“云”模式,客戶端只需要安裝一個紅外探頭,所有的智能分析部分全部放在“云”端完成,這將極大地節(jié)省用戶的前段設備投資成本;并且,依托“云”端服務器強大的軟件系統(tǒng)和分析能力,防寵物、抗白光、智能分析等技術必將提升到一個更高的臺階。
云模式的傳輸依賴互聯(lián)網,或許有些人會擔心其傳輸速度,但在3G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你要相信,速度不是問題。